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開展以來,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、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、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、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、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邊學邊查邊改,讓主題教育落地生根。
自治區工信廳從緩解融資難題入手,促成14家合作銀行向205戶企業發放工業貸款風險補償金111.58億元。下達債券貼息3800萬元、企業上市財政獎勵資金1500萬元。安排紓困基金14.3億元。為120戶企業降低用電成本約2億元;從減輕企業負擔入手,幫助民營企業、中小企業完成清欠賬款95億元,落實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為企業減負1.68億元;從加強產業合作入手,推動組建了銀川都市圈新材料產業聯盟、化工產業聯盟和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聯盟,成立了由6名院士、2名后備院士在內的專家指導委員會,213家區內制造、化工、材料產業的重點企業的加入,將為優化銀川都市圈產業布局、強化產業鏈配套水平、加快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;從“散亂污”治理入手,深入“散亂污”整治重點地區實地調研,現場辦公。截止目前,全區累計淘汰落后產能598.9萬噸,處置“散亂污”企業1388家,開發區面臨的“小、散、亂”、與屬地“兩張皮”、經濟管理權限賦權不夠、財權事權不統一等普遍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。
自治區民委黨組切實提高政治站位,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,以深入開展民族宗教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為契機,由5位班子成員分頭帶隊下到5市各縣區,深入鄉村社區基層一線,面向群眾直接了解情況,對民族宗教領域風險隱患和存在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研判,直接督辦14個重點問題線索,指導基層排查調處矛盾糾紛,堅決治理各種亂象,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,引導宗教界不斷提升自我管理、民主管理、依法管理的水平。
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把開展主題教育與檢視問題、整改落實結合起來,深入5市22個縣區27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、76個鄉鎮(街道)和村(社區)退役軍人服務站,查找梳理出體系建設、權益維護等方面18個突出問題、13條意見建議。該廳局組織多個小組,圍繞退役軍人服務體系建設、光榮牌懸掛、社保接續等重點問題進行專題調研,采取設立意見箱、召開座談會、發放意見書、開展談心談話等多種形式,廣泛征求意見建議。對調查梳理出的意見建議,對標對表列出問題、責任、時間清單,將整改任務壓實到處室、落實到人頭、明確到時間。
自治區科協采取設立意見箱、調研走訪等多種途徑,廣泛征求區直有關單位、市縣科協、各學會、高校科協、企業科協和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建議。截至目前,檢視出問題35條,制定整改措施37條。針對科技工作者政治引領作用發揮不充分問題,自治區科協計劃在寧夏科技館展廳開設科學家精神主題展區,爭取中國科協黨校在我區設立實訓基地,加強學會規范化建設。針對企業科協組織覆蓋面不廣、服務企業科技工作者水平不高等問題,推動建立企業科協組織。主題教育期間,自治區科協成立了3家企業科協,舉辦了2期一線創新工程師培訓班和5期知識產權戰略巡講。
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突出學習研討,突出領導帶頭,強化全局黨員領導干部堅守“公共資源姓公,公共資源為公”的初心,牢記“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”的使命與責任,圍繞實施自治區“三大戰略”、公共資源交易“2+5+2”改革升級創新重點行動,對標對表國家、自治區有關要求,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、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優化營商環境、提升政府公信力方面入手,不斷提高調查研究針對性,探索破解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機制不順、制度供給不足、市場主體活力不夠等難題。同時,突出立行立改,結合調查研究,充分聽取意見建議,制定問題臺賬、整改責任清單,實行“銷號”制度,發現一起問題解決一起問題,并建立長效機制,鞏固整改成果,為培育我區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發展新動能夯實基礎。 (記者 丁建峰 馬越 趙婷婷 周一青 姜璐)